武汉人的早餐有两大宝,一是热干面,另一种是三鲜豆皮,它俩风格迥异,但又有相似之处,要不然也不能同时成为武汉人的心头好。首先是热,都得趁热吃,凉了之后基本就难以食用了;再就是干,都无汤汁,需得配上一碗现冲制的蛋酒,才能品其真味。
武汉以码头文化兴起,饮食上擅长烹制鱼虾,三鲜豆皮便是以豆皮和糯米制成皮,其中馅料有鲜肉、鲜蛋和鲜虾而得名。以糯米制品为早餐比较常见,并且多为甜食,汤圆、糍粑这些都是,因为粘糯的口感加上甜味总会带来别样的满足,就像小朋友对棉花糖的痴迷。因为糯米粘性大,不易消化,所以直接以糯米当早餐的,并不多见,武汉的三鲜豆皮算是其中的代表。另有糯米鸡也以糯米为主要原料,但又分蒸制的广州派糯米鸡和油炸的武汉派糯米鸡。武汉人对糯米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啊,各种以糯米制作的甜食糕点自不必说,仅仅是这早餐中咸制的三鲜豆皮和油炸糯米鸡,都让全国人民望尘莫及。
三鲜豆皮起初为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的特制佳肴,后来逐渐成为日常小吃。所以在很多老武汉人的心目中,三鲜豆皮代表着孩童时代过年过节的喜悦,相比声名在外的热干面,它更贴近这座城市的古老记忆。
上世纪三十年代,三鲜豆皮便已风靡汉口。历经发展,三鲜豆皮在配方上更趋于便捷,如今多以鲜菇取代了鲜虾。豆皮的传统工艺,采用脱壳的绿豆和大米研磨成浆,其制作讲究皮薄、浆清、火功正,这样的豆皮煎成后外脆内软、酥松香嫩。将豆皮米浆倒入锅中摊成薄皮,豆皮渐熟时,均匀地刷上一层蛋液,再稍煎片刻。待蛋液干透之后,将豆皮整个翻面,刷蛋液的一面便朝下紧贴锅底,逐渐呈现出金黄油亮的色泽。豆皮朝上的一面,将蒸熟的糯米均匀摊上,同时加入三鲜馅料,小火油煎。当馅料熟透之后,可再次将整个翻面,让糯米馅料朝下保温,金黄的一面朝上闪闪放光芒,最后以锅铲划为两寸许见方的小块即成。
三鲜豆皮的外观是方形的,因为只有单面带皮,并且四周以铲切断后无法进行包裹,所以它的馅料是外露,这也是豆皮最为奇特之处。相较于包子的馅料全包裹、烧麦的馅料微露头,豆皮这馅料全露的感觉,是不是有披萨穿越的既视感?武汉人为何发明出这馅料外露的豆皮,至今已无从考证,但首先是原材料的丰盛。江汉平原是鱼米之乡,糯米的种植和制作技艺都非常高超,物产丰富的环境之下,便不再仅仅满足于相对单一的美食制作方法,特别是逢年过节时,逐渐变换出多种花样、口感和食用方法。美食的推陈出新,就是被无数的吃货一点点革新、一代代传承下来的。
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是革命之城,也是美食之城,三鲜豆皮就是武汉人在美食上的革命创新之举,欢迎品尝。
好吃的,也能带来好运。本文由“好运谭来”原创,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nanzhongtai.com/lbbbzl/80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