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秋季到来,天气逐渐转凉,且大部分地区伴有雨水出现,导致各种高湿蔬菜病害频发。近日,多地白菜叶部出现白色斑点,并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,严重影响了白菜的长势和品质。
一、发病程度
白菜白斑病是白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,常和白菜霜霉病同时发生。春白菜、夏白菜和秋白菜均可被侵染,其中多雨冷凉的秋季发病较普遍,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。
二、发病症状
该病在白菜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危害,老叶发病较重。发病初期,叶片出现黄白色至灰褐色小圆斑,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,中央灰白色至黄白色,边缘颜色较深,呈褐色,病部稍凹陷,易破裂,直径2~6毫米。发病后期,病斑呈黄白色半透明状。湿度大时,病斑背面也会着生稀疏的淡灰色霉层。
三、病原菌
白菜白斑病的病原菌为芸薹假小尾孢,无性型真菌,丝孢纲。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,多从气孔伸出,无色,无隔膜,直立至屈膝状弯曲,顶端圆形,孢痕疤不明显加厚,25.8~55.3微米×2.2~3.2微米。分生孢子单生,线形、针形、近圆柱形或倒棍棒形,无色,直立或稍弯,基部圆锥形平截,0~4个隔膜,大小24.8~.5微米×4.0~5.2微米。
四、影响发病的因素
1、温度
白斑病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,5~28℃均可发病,11~23℃病斑扩展最快。白斑病流行的温度偏低,属低温型病害。
2、湿度
相对湿度大于60%,尤其是在8~9月降雨后,日夜温差较大,田间容易结露,易造成白斑病的发生和流行。
3、栽培条件
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、栽培过密、田间地势低洼、排水条件差,会导致田块窝风、湿度增大,使病情加重。缺少氮肥或基肥不足,植株生长衰弱抗病能力低,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。
4、抗病品种
不同品种的抗病程度存在显著差异。
五、综合防控技术
1、种植抗病品种
在保证稳产、高产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种植。
2、轮作
可与葱、蒜或豆类、瓜类等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,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实行水旱轮作。
3、加强栽培管理
选择地势高的田块种植,施足基肥、适时追肥,合理调配氮、磷、钾的施用比例或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、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;生长后期应小水勤灌,畦面要见干见湿,雨季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。
4、种子处理
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,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,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.4%。
5、药剂防治
发病初期,及时用药。药剂可用25%嘧菌酯悬浮剂倍液,或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倍液,或68.57%噁酮·锰锌水分散粒剂倍液喷雾防治。
赞赏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nanzhongtai.com/lbbbzl/2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