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斑病全称为“白斑综合征(WSSV)”普遍流行于南美白对虾之中,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或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。病毒呈椭圆形,纳米×纳米。该病毒主要侵犯对虾的鳃、前肠、循环系统、触角腺等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谈“白斑”色变。
白斑病的分类其中白斑病也分两种,包括病毒性白斑病和细菌性白斑病。其中,细菌性白斑病是能够有效控制和治疗,但是如果出现病毒性白斑病,对虾发病速度快、死虾多,且没有什么特效药物!用养殖户的话来说就是:“一旦发生,几乎无药可救,能剩下多少只能看运气了......”
两种白斑病的症状异同点1、共同点:
海水养殖池发病率多于淡水养殖池;都会侵害3厘米以上的南美白对虾;皆伴有红须或红尾或肠炎或肝脏变等—种或多种综合症。
2.不同点:
(1)细菌性白斑
目测: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看甲壳完好。
初发阶段,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,此时对南美白对虾没有造成伤害。中后期病虾甲壳上有点状小洞,洞中间已有一黑点坏死组织,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,头胸甲易剥离。
(2)病毒性白斑
目测: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可见白点。
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,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,胃内空无食物,头胸甲容易剥离。有的病虾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,严重的已接近穿透甲壳,此类病虾已出现批量死亡。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,但是病毒性白斑病灶很少与细菌性白斑病菌灶重叠。
白斑病为什么难治疗1、感染范围广
白斑病毒可以感染大部分的甲壳类养殖动物,如小龙虾、南美白对虾等;
2、传播速度快、死虾量大
该病在水温为20-28℃的时候容易发生,结合养殖现状即为6月份-7月份之间,发病的池塘每天都有死虾,且逐渐增加,甚至发生绝产的现象!
3、一旦发病控制难度大
虾体受侵害免疫力和抵抗力急骤下降,其他综合症状出现,细菌、病毒大量侵入虾体形成病毒性白斑综合症而造成病虾批量死亡。但是根据养殖户实践的操作来看,一旦做好养殖的管理,哪怕苗种自身携带白斑病毒最终也是可以成功地养殖的。所以该病治疗效果差,但是预防效果好,所以养殖户唯有做好预防的工作才能完全避免白斑病毒的发生。
水产养殖户务必从这几点入手进行预防1、定期检测检测池水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指标,如果pH值低可用生石灰调高,如果pH值超高可用有机酸降低pH值。
2、勤改底、及时增氧
现阶段加大改底的力度,很多养殖户目前还在坚持1周1次的改底方案,甚至有很多养殖户不改底,对虾作为底栖的生物,一旦底部恶化将会造成对虾缺氧。
同时会造成大量的厌氧病原体开始生长,最终感染发病引起死亡;合理的改底将有助于对虾养殖的成功。
3、杀灭细菌
不少养殖户在进行杀菌、病毒的操作过程中喜欢使用抗生素,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药性,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,而传统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且杀病毒或者是细菌不具有广谱、高效的特性。所以杀菌消毒还是要用安全且广谱驱虫、杀菌剂。
4、定期内服保肝护肠
定期向虾饲料内添加功能性添加剂---胆汁酸,具体作用如下:
(1)胆汁酸可以促进对虾肝胰腺的发育,防治对虾肝胰腺病变。
(2)为肝细胞生长代谢提供能量,促进肝细胞再生,有效用对红肝、白肝、肝萎缩等症状。
(3)肝胰腺排毒。对虾肥水养殖,倒藻或者有害藻的异常繁殖,都会对肝胰腺产生毒害,超出肝胰腺的解毒能力,变现为肝脏发白。胆汁酸可结合体内毒素,加速从肠道中排除,减少毒素积累,恢复肝胰腺健康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▼往期精彩回顾▼想要提高虾苗成活率,这四大点千万不能忽略冬棚虾也要注意肠炎问题!如何进行应对?对虾偷死病因复杂,快来听听养虾高手的经验分享!专注南美白对虾
健康、高产养殖
长按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nanzhongtai.com/bbbzqzl/6993.html